战场无硝烟 重症带头兵——记湖南省先进工作者、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凌鹏

2020/12/12 16:53:50 分享到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陈贻贵 李文娟 孟天笑 刘小康)11月26日上午,202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长沙举行,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凌鹏上榜,荣获“湖南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急流勇进 托举生命的“钢铁侠”

1998年,凌鹏进入邵阳市中心医院工作,他先后在急诊、内科等岗位轮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2008年,他从湘雅医学院研究生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厦门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学习及吸收了很多重症先进理念和技术。当时,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学科刚起步,力量薄弱。在该院领导的动员下,他舍弃沿海城市优厚的职业条件,毅然决然回到邵阳,牵头攻关重症医学之“困”。

那时,邵阳市中心医院综合ICU仅有7张床位,技术、理念、经验及综合救治能力以及多团队合作均较缺乏。回到邵阳市中心医院以后,凌鹏曾经三个月吃住在科室,守危重病人,手把手给年轻医护人员教技术、教临床思维、教应急救治能力,教理念,灌输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斗志,最重最艰难的任务总是身先示范。在他的带领下,科室由7张床已发展为32张床位,培养一大批急危重领域人才队伍,拥有各型高、精、尖仪器和设备,不仅是医院“王牌”科室,也是全市最佳危重病救治平台。

凌鹏带领团队刻苦钻研、不懈探索,先后突破了10余个重症医学救治瓶颈,创造了多个生命奇迹。他牵头带动了血流动力学与抗休克技术;各种氧疗手段与机械通气技术,开展呼吸力学监测技术,成功解决了很多重症患者循环与呼吸衰竭;床旁危重症血液净化各项技术,成功救治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液体超负荷、内环境不稳定等问题;大剂量输血技术成功解决了失血过多患者救治问题等;重症感染检测和抗感染策略使很多重症感染得以重生等。目前正带领团队向体外膜肺(ECMO)、重症超声、重症康复等技术高地不断拓展。凭借丰富的临床诊断和救治经验,他多次率先诊断出重症疑难杂症。如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肺泡大出血病症、重症钩体病、恙虫病、鹦鹉热肺炎、伊氏肺孢子菌合并奴卡菌肺炎等复杂疑难病症。并不断钻研治疗方法,使很多患者转危为安。2015年—2017年,凌鹏及团队先后抢救“弥漫性肺泡大出血”6例,均获成功救治。救治经验在全省重症年会疑难病例研讨会上推广,为省内县级医院和市级医院类似病例诊断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凌鹏把重症病区当做“生命挑战区”,12年如一日,不断攀登重症医学高峰,以钢铁般的意志探求生命救治的极限,也促进了全市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持续上升。

坚守初心 患者安危的“守护神”

重症病区的病人身体状况各不相同、病情变化快,要治愈重症患者,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凌鹏在多年行医过程中,先患者之忧而忧,后患者之乐而乐。用医者初心守护患者健康,也在不懈的守候中找到了危重症患者生命的转机。

2015年,一位发生交通事故失血过多的患者被送到重症病区,性命危在旦夕。凌鹏为了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对症治疗,每天睡在科室严密观察和指挥抢救,一守就是15个日夜;在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例治疗中,他通宵达旦守护,每隔一个小时监测一次救治效果,制定最精确的诊疗方案。在对患者锲而不舍地守护中,凌鹏不断调整诊疗手段、观测诊疗效果、寻找突破方法,促进了大剂量输血技术、血液净化技术、血氧技术与机械通气技术等多项技术日趋成熟,以前不具备手术条件的重症得到高效救治。凌鹏也凭借高尚的医德医风与高超的医术水平,获得患者和医院领导同事的一致认可。2013年,他获得“邵阳市十大杰出青年”。



梅花香自苦寒来。2010年,凌鹏作为邵阳市第一批医疗骨干,通过了省卫生厅选拔考试,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学习和交流。经过十二年的艰苦磨砺,他在全省重症医学领域获得广泛认可。目前已担任湖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重症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邵阳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舍己赴险 疫病交战的“中流砥柱

作为重症医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疫情防控的专家,无论是甲流、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还是重大灾难事故的医务抢救工作,都有凌鹏挺身而出、奋战在前线的身影,他担当起疫情救治的“主力军”与“顶梁柱”的重任。2017年春季,邵阳地区先后出现高热、不明原因肺部快速大片进展性炎症、进行性呼吸窘迫患者。患者有密切家禽接触史。经过诊断为“H7N9禽流感(重度)”。当时全国“H7N9禽流感”临床研究、实战经验不足。患者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居高不下。邵阳各地区确诊的9名危重患者全部住进了重症病区。凌鹏率领团队放弃春节休假,昼夜守在病房与病毒交战,奋战近5个月,成功抢救了8例患者,死亡率远低于全国同期危重病死率。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他虽然没有奔赴湖北,但他默默担负起守护大后方的重任,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毫不犹豫请求支援感染科。在自己担任危重症病例救治组组长的同时,他还带领重症学科6名医生、数十余名护士进驻隔离病区,培训相关知识,为医院紧急配置抢救危重症的重要设备提供方案,如ECMO、高流量氧疗、无创呼吸机、CRRT、床旁超声、正压式头罩和自带呼吸器的三级防护设备等,参与确诊病例救治。




凌鹏每天深入一线隔离病房查房、指挥、掌握患者病情,落实专家组方案细节和及时处置各种突发和应急,数次赶赴隔离病房成功将突发病情变化患者转危为安。他连续40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与家人长期隔离,奋战在疫情防治第一线。在省、市专家团队共同指挥下,凌鹏及团队在一线病房的艰苦奋战下,20余例危重症患者脱离生命危险,抢救成功。


“重症医学专业风险高、强度大,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惟有努力工作、不懈怠、不放弃,才能不负重托。”在凌鹏描绘的蓝图中,未来的重症医学科会有更多床位、更多人才、更多带着笑脸回归家庭的病友……而他也会与同事们站在一起,完成一场场守护生命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