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 (通讯员 周颖)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检验学习成效的“试金石”。为此,各级党委(党组)、广大党员干部应始终注重把准群众的“脉搏”,围绕群众身边的小事、群众关心的新事、群众心中的烦事,一件件去办好群众的这些“急难愁盼”问题,答好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答卷。
聚焦生活小事,让群众有获得感。对群众而言,小事都是“头等大事”,影响日常生活的事则是“关键小事”。像垃圾分类、“断头渠”、“断头路”和“断头桥”等群众的小事等,都是生活中有待解决的事。人民群众无小事,生活中,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事不能被忽视。关心群众忧乐就体现在点滴小事上,党员干部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小事、解决小事。特别是解决群众“关键小事”,用心最重要,要把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尤其要以只争朝夕的心态去解决好。办好“关键小事”,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群众生活中,充分了解群众的呼声,及时回应群众的诉求。群众身边的小事,有的可能很棘手,有的需要花上很大功夫,但绝不能回避,而是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让党员干部在解决“关键小事”过程中增强干事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聚焦群众烦事,让群众有满意感。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感。“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一直埋在群众心底的老问题,老矛盾、老纠纷,一直久拖不解,会让广大群众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消极的念头;严重对社会产生不满,产生报复社会的念头。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问民所需,听民所求,要问出群众的烦心事是什么,要听取群众解决烦心事的诉求。面对面跟群众促膝谈心,化解群众的怨气;针对实情多途径、多举措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同时,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群众“点单”、组织“供单”、根据需求“派单”、安排党员“接单”、组织群众“评单”的“五单”运行机制,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提高群众满意感。
聚焦发展新事,让群众有幸福感。各级党委(党组)要聚焦省委、市委、县委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民生需求办、管理服务、慰问帮扶、职能优势发挥等一些“新事”,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四个不摘”政策落实等为走访重点,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提供坚强保障;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本着“服务为本,便民为先,效率至上”的宗旨,创新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交房即交证”等便民举措,用工作成效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让便民服务落地生根,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