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决反对劳民伤财、搞形式摆样子,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厕所革命”,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事办好,因地制宜推动改厕,改出群众满意的厕所。“小厕所,大民生”旱厕改造工作,尽管是好事,但不一定好办。当前农村旱厕改造面临着改厕资金不足、劳动力不足、无新建卫生厕所空间、污水处理困难和改厕意愿不强等众多问题。所以各地不管是新建厕所还是进行“改造”,在推动前,要充分考虑农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水平的千差万别,选用适合的方式对农户厕所进行改新建,怎么改要认真听取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产品标准、施工过程,要邀请人民群众做监理、提意见,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推进厕所革命,真正让人民群众改出收获感、幸福感。
事办实,补足乡村建设短板,改出和谐宜居生态环境。改厕这项工作能补齐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短板,提升卫生习惯,倡导文明风尚,而且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地方政府采取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模式,结合当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态旅游等农村环境美化和富民工程同步开展,分批推进,共建共享基础设施,降低改造成本,优化改造质量,改出人民心中的“绿水青山”。
助振兴,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动乡村生态文化振兴。实施农村改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旱厕改造改出的是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地要紧紧把握农村厕所革命的生态定位,加大健康教育和改厕惠民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透明度,为群众算好经济账、健康账、生态账、文明账,让群众清楚感受到厕所革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提升群众改厕认可度、支持度,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主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厕所虽小,关乎民生。农村“厕所革命”事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群众事无小事”的处事原则,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奋斗目标,践行初心使命,当好人民服务员,不断推动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者:尹硕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