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孩子说话是大家一不小心就会犯的错误
孩子在经历“艰难”的构音阶段后
好不容易会说“ma ma”
家长们欣喜若狂
又迫不及待的想让孩子多说一些
“我们今天去干什么?”
“你喜欢李老师还是张老师啊?”
“告诉老师我们今天是怎么来上课的?”
······
这些问题就像轰炸机一样,让刚刚学会发音的孩子不知所措。那大家应该遵循什么规律呢?正常儿童获得语言的规律是怎样的呢?
一、语言是什么
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具有音、形和义三方面的特点。词音和词形是词外在的物质形式,而词的意义即词的内容,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对象和现象的抽象、概括和表达。
这么复杂的技能孩子是如何get的呢?
二、幼儿语言发展规律
1.单词句阶段
儿童在1岁左右开始说出具有意义的单词。这个阶段儿童语言的特点是说话并没有语法,只是和具体的语音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使用的词和词性不确定。
例如:“灯”,可能表示的是让你看、想要或者喜欢,具体什么意思要结合具体的情景才能判断。
2.双词句阶段
到1.5岁左右,孩子就能说出两三个词组合起来的词句。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似乎很愿意开口说话,语词大量增加,出现了一个“词语爆炸阶段”。
例如:“妈妈抱”、“开嘟嘟”、“要球球”等,这种句式的词语在孩子的口中出现频率非常高。
在这个阶段的后期,孩子出现人生第一个反抗期,表现在语言上具有自主性和反抗性,开始学会使用疑问句和否定句。
3.电报句的发育
儿童从2岁或2.5岁开始,说话的形式是断断续续的、简约的、结构不完整的,类似于成人的电报文本。在这个阶段,大多出现三个或四个词语构成的多词句或更长的句子。
例如:“妈妈要苹果”,实际上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妈妈,我要苹果”。这个阶段是儿童开始建立句子模型的阶段,是由不完整句向完整句过渡的阶段。
4.简单句发育
2岁以后,儿童的语言逐渐向成人语言靠拢,进入到完整句阶段。一方面表现在增加了句子长度和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在单句中开始出现了一些词形的变化。一直到6岁小朋友就可以流利的讲话了。
从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可以看出,孩子的语言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停留一段时间甚至是比较长的时间。
不管是治疗师还是家长,都不能揠苗助长!
作者 李春阳 张嘉凌 李艳 肖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