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懂“两弹一星”精神背后的“密码”

邵阳新闻在线2022/04/26 15:48:52 分享到

“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两弹一星”精神生动展示了新中国老一辈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忠诚爱国、坚韧执着、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展现了中国人自尊自觉的志气、自强自立的骨气、自信自豪的底气,我们应读懂其背后的“密码”,精准定位前进坐标,把精神洗礼化作前行动力,将灵魂触动转为实际行动,汲取干事创业强大正能量。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两弹一星”精神厚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不求功名利禄,只想看到祖国强大;他们隐姓埋名,驻守荒漠戈壁,研制国之利器,为中国事业奉献一生。什么是驱动他们前行的动力?是以身许党报国的赤子之心,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让他们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紧紧联系起来并化作行动,推动国家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迈上新征程,我们要在挑战与机遇中涵养爱国情操,始终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把小我融入大我,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学“两弹一星”精神保持“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执着坚韧。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他们在戈壁大沙漠上安营扎寨,从采矿、冶炼、加工直到最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采用各种因陋就简的办法,使我国尖端事业在简陋条件下以较短时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倘若没有“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没有“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百折不挠,没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持守,想取得这样的成绩难如登天。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跨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更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如“定山松”一般坚韧不拔,用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决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学“两弹一星”精神激发“素朴之美,莫之能争”的实干精神。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正是有了于敏、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郭永怀、程开甲等科学家的埋头苦干和拼命硬干,以及成千上万与他们一起协同奋战的普通建设者,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才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从弱到强的飞跃。“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干是行动,实是态度,我们要始终牢记实干兴业,始终做到干字当头,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最烫的山芋,一步一个脚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决策、工作部署变为现实,朝着我们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我们要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指引,牢记初心使命,永葆爱国情怀,忠诚履职尽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续写新时代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