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化,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要求。这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标志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阶段。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在现代化参照系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下重新理解现代化的内涵。它需要指导思想、发展方式、治理结构、生活方式等的变迁和重构。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纵观人类文明历史,因为对自然过度开发而引发文明危机的教训数不胜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举世瞩目,而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决不能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引领亿万中国人民走上生态文明之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坚持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强调人类社会产生于自然,并且在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所以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和谐共生的方式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思想观点,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成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为此,必须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保证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同时减轻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从而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继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将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诗意栖居、无处不美的环境人人向往。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作者: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