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基层治理“四化”密码

邵阳新闻在线2022/09/05 11:12:22 分享到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要在探索和创新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上下功夫,推动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坚持协同共治推进基层治理社会化,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社会化就是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一是要坚持党对社会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二是明确政府推进社会治理的职能职责,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妨碍社会治理推进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培养新的社会治理主体。三是拓展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建立政社互动、政企互动、政民互动的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强化制度保障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拉紧基层治理“警戒线”。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就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确立法治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保障地位,形成国家、政府、社会建设以法治为基本导向的发展模式。二是完善治理机制,把社会领域的立法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社会治理重点领域法律制度的出台和完善,发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培育法治文化,做好普法宣传工作,提升全民守法意识,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聚焦科技赋能推进基层治理智能化,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促进基层治理智能化,也是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的应有之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也启示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基层智慧治理体系建设。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挖掘科技创新为人服务的功能,推进科技创新嵌入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打造信息驱动、人机协同、数据共享的“智治”体系。二是要强化平台支撑,构建更完整的大数据治理体系与政务一体化平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三是要保障数据安全,加强数字政府网络安全保障,破除数据壁垒和技术鸿沟,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协同共治,激发基层智慧治理效能。

优化干部队伍推进基层治理专业化,铸牢基层治理“主心骨”。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必须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基层战斗堡垒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统筹抓好育选管用等各方面工作,建设一支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另一方面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有机联结社区各个治理主体,调动多方参与,吸引社会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力量,提高治理精细化和精准化水平。大力倡导专业社工进社区,使医务社工、心理社工、物业社工等队伍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把基层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不断推进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中国之治”再创新奇迹。

作者: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