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双镜联合技术成功拆除患者“定时炸弹”

邵阳新闻在线2022/10/17 17:31:14 分享到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伍琴琴)近日,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科团队采用耳显微镜+耳内镜双镜联合技术成功完成1例先天性颞骨、乳突及岩尖部胆脂瘤切除术,该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充分体现该院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耳侧颅底外科技术的提升及多学科合作的优势。

箭头示病灶

陈先生,27岁,因“反复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5年”就诊于该院。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左侧先天性颞骨、乳突及岩尖部胆脂瘤”,病灶范围达岩尖、内听道、上鼓室、乳突、中颅窝底、后颅窝及乙状窦。陈先生的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否则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

箭头示病灶完全清除

由于患者现岩尖部胆脂瘤尚未引起头晕、眩晕、面瘫症状,尚属于早期,第一种方案是只清除中耳乳突内胆脂瘤,岩尖部胆脂瘤可定期随诊观察,待出现症状后方行手术治疗。第二种方案是一次性根治,同时处理中耳乳突与岩尖部病变。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对于手术的排斥和恐惧心理是旁人难以想象的,但现实又摆在眼前。若不做,病灶进展,岩尖部胆脂瘤这个“定时炸弹”无法清除。若做,也可能出现较多的术后并发症。经过患者与家属术前充分的谈话,将手术方案的选择权交于患者与家属。

主任医师贺建桥和副主任医师易天华将手术难度和风险向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详细解释和沟通。最终,患者、家属和医生达成了决定,手术一次性根除胆脂瘤。

由于患者年轻,无面瘫、眩晕等症状,纯音测听提示为中度传导性听力下降,制定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最为重要的。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制定诊疗方案,由易天华主刀,经乳突联合颅中窝入路,显微镜联合耳内窥镜双镜联合实施左侧颞骨乳突及岩尖部巨大胆脂瘤切除术。术中见胆脂瘤广泛侵犯岩尖、内听道周围、乳突尖、上鼓室、面神经锥曲段、中颅窝底及后颅窝底、乙状窦,破坏外半规管形成迷路瘘管,病变与脑膜、神经和血管关系紧密,在处理上有极大的挑战性,手术历经8小时,完整保留患者面神经、脑膜、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发病的区域就像生锈的盆子,胆脂瘤组织在骨缝中间穿梭,无孔不入,术中只要有一点残留就容易复发,在清除完铁锈后,还要修补盆子的漏洞”。完整清除肿物,取颞肌肌瓣及颞肌筋膜填塞术腔修复颅底以填补“漏洞”。手术成功,在医护团队的规律及精心护理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面瘫、眩晕、颅内感染、脑脊液耳漏、听力下降等并发症,现已痊愈出院。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在谈瘤色变、谈癌色变的今天,中耳胆脂瘤其实并不陌生,胆脂瘤为非真性肿瘤,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它不是肿瘤,但破坏力却十分惊人:比如破坏听骨链引起听力下降、破坏半规管引起眩晕、破坏颅底骨质引起脑脓肿、破坏面神经管引起面瘫、破坏颅内组织甚至引起死亡。

易天华介绍,胆脂瘤是发于脑部和耳部的一种先天性乏血管的良性肿瘤,其中,发生于岩尖、乳突和中耳的胆脂瘤一般为先天性因素所致。颅内胆脂瘤的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发生于岩尖的比例更低。“岩尖”位于人体颅骨最深、在最难接近的部位,与很多重要神经、血管、生命中枢毗邻。轻则患者出现面瘫、眩晕、听力丧失等并发症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严重者甚至可造成颈内动静脉破裂出血,随时危及患者生命,这样的手术在医学上被称为“侧颅底手术”,因此岩尖区的手术难度极大,风险高。

贺建桥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您有中耳炎,长期耳痛、听力下降、耳鸣、流脓,特别是耳流脓伴有臭味等现象时,一定不要轻视,要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别因耽误而让‘蚀骨杀手'乘虚而入,每年定期体检,也不要忽视耳鼻喉科的检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