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力争到2035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回顾2014到2022,国家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给予高度重视,2014年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到此次印发《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体系性、纲领性地强化。数据显示,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超过1000万人,职业教育专业更新幅度超过70%、高职学校招生人数接近翻倍、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年均增长8.6%、中高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多万人、在海外建立25个“鲁班工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国一直在路上。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目前,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存在社会认可度低,社会对其“分层教育”的定位让接受职业教育成为接受普通教育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同时还存在职业教育院校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毕业生就业难等现象。对此,《意见》指出,要推进“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等多项举措,不断激活人才培养的一池春水,让职业教育为高技能人才队伍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完善稳才留才引才机制。《意见》指出,“支持各地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实际,将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引导技能人才向欠发达地区、基层一线流动”,让高技能人才不但能够学有所成,还能学有所用。同时,各地可以因地制宜,为高技能人才提供诸如本人纳入城市直接落户范围,高技能人才的配偶、子女按有关规定享受公共就业、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务,让高技能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人才表彰激励机制。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建立表彰激励机制,《意见》指出,“建立以国家表彰为引领、行业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出圈”,如艾爱国、王树君、潘从明等大国工匠的卓越贡献,让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大国工匠的浪潮,形成了一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许多地方政府也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评选技术能手并颁发奖章等方式,激发技能人才干事创业热情。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是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必要之举,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作者:丁尔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