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罗德鑫)10月24日,家住洞口县城的乐乐妈接到朋友的咨询电话,了解乐乐(化名)鼾声消失的“秘密”,因为她家也有个小“鼾民”。
乐乐今年6岁,2年前睡眠时开始打鼾,确诊为“腺样体肥大”,但乐乐妈没当回事。渐渐地,乐乐鼾声越来越大,还出现了张口呼吸、憋气现象。今年9月初,乐乐因为咽喉疼痛随着妈妈来到洞口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喉外科就诊。医生发现乐乐为腺样体面容,经鼻内镜检查看到肥大的腺样体堵塞约85%的呼吸道。腺样体面容又称为“痴呆面容”,由于腺样体肥大导致颌面部发育异常,表现为上颌骨变长,下颌骨后缩,腭盖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嘴唇变厚,缺乏面部表情,面容呆滞。
医生告诉乐乐妈,孩子必须接受手术治疗,不然会影响正常呼吸和身体发育。乐乐妈担心手术风险,拒绝手术。医生劝慰她:“不用担心,我们今年已经为20多个孩子做了这个手术,效果都很好。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贺建桥主任,每周都会来科室指导工作。手术时,他会在旁边看着的。”乐乐妈这才点头答应。
9月29日,在贺建桥主任的指导下,该院眼耳鼻喉外科团队顺利为乐乐实施了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消融术,手术用时仅30分钟。术后4天,乐乐顺利康复出院,伴随他两年之久的鼾声从此消失不见。
现实生活中,乐乐这样的小“鼾民”有很多,乐乐妈这样粗心大意的父母也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对腺样体肥大危害性不了解。
腺样体由鼻咽部的外周淋巴构成,也称为“咽扁桃体”。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侵入呼吸道时,腺样体能产生淋巴细胞,动员免疫系统杀灭它们,保护人体。小儿腺样体肥大多属于生理变化,一般出生后即存在,6到7岁时发育到最大,10岁后逐渐萎缩,成年期基本消失。如果腺样体从发育最大至萎缩过程中,反复被炎症刺激,肥大程度影响周围组织或者邻近器官,就是发生了病理性腺样体肥大。病理性腺样体肥大阻塞部分鼻腔后出现各种症状,如鼻塞、打鼾、张口呼吸、腺样体面容,反复发作的鼻炎、鼻窦炎、中耳炎等。严重时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继发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下降、学习障碍等问题。
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60%以上且合并打鼾、张口呼吸、腺样体面容、反复发作的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任何一种症状,医生建议尽早接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