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是指在职责需要之时,勇于承担并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它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质能力,一种精神境界。
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为什么要敢于担当。第一,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对于当代各级党员干部来说,新时代党要更好地担当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使命,必须把担当国家、人民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内心深处的价值追求和自觉实践。第二,敢于担当是时代和人民的期盼。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我们党执政面临的“四大考验”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以及“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敢于担当,就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第三,敢于担当是破解新时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剂良药。要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担当,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勇挑重担,积极作为,攻坚克难,把主动担当、乐于担当、敢于担当贯穿于干事创业全过程。
党员干部要从以下几方面担当作为。一是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切实增强担当作为的行动自觉。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主动担当的政治自觉。主动担当体现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崇高的政治品质和高度的政治自觉。这种担当精神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和对共产主义无比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根植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三是增强胆识魄力,敢于担当作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干部要想有所作为,工作中必须要敢闯敢试、敢破敢立,切实增强胆识魄力。四是提高实际本领,善于担当作为。担当作为不能光凭一腔热情,要有“本领恐慌”的意识,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更不能自我感觉良好。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姿态,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既要善学善思又要善作善成,切实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五是强化问题意识,锻造勇于担当的政治勇气。要把握好时代发展要求,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面对大是大非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勇于亮剑,要理直气壮地进行斗争,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危急关头,要站得出来、豁得出去,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六是落实激励机制,营造勇于担当的政治环境。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要严格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那些勇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积极为干部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积极干事创业撑腰壮胆,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七是履职尽心尽责,自身工作要有新突破新作为。要勇于坚持原则,秉正气,正气是导向,是形象,是力量。要养底气,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鼓勇气,不怕得罪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要以身作则,按照“一线工作法”的要求,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凝聚民智,汇聚民力,狠抓落实,与人民同心同德。
在伟大建党精神之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初衷不改、本色依旧的鲜明特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恰是百年风华,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新征程中奋力担当,为“千秋伟业”建功立业。
敢于担当,就要有敢于担当的无私情怀。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作为一个基层党员干部,更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蓬勃的朝气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带着忠诚、带着责任抓工作,不以事多而
敢于担当,就要有负责担当的底气。只有自己行得正、做得端,才有底气去做别人的工作。如果自身存在问题,就会畏首畏尾,不敢去较真。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廉洁奉公。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信服于你。
作者: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