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王凯旋)近日,邵阳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李胜博士团队成功完成了一例改良经胃腔镜下贲门胃底肿瘤切除手术,以全新的术式、更小的创伤完整切除肿瘤、并保留了患者贲门功能,手术很成功,患者恢复迅速,术后5天便顺利出院。
据悉,患者54岁,体检发现胃底后壁近贲门口一大小约65mm*55mm肿块,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胃镜无法切除。由于肿块位于贲门口附近,辗转各大医院,均被告知需行近端胃大部切除,但该术式不仅会切除许多正常胃组织,同时需切除贲门,不仅创伤大,还会出现术后营养障碍、反流性食管炎等多种并发症,将给患者带来长期困扰。患者经网络查询,得知该院胃肠外科有经胃腔镜下切除贲门胃底肿瘤、保留患者贲门成功救治类似患者的案例,便找李胜博士救治。
结合患者病情:良性肿瘤靠近贲门、肿瘤大胃镜无法完整切除、肿瘤位于胃底后壁常规腹腔镜下无法显露切除、患者保留贲门意愿强烈,经过胃肠外科团队的仔细研究、精心筹划,决定对传统的经胃腔镜下贲门胃底肿瘤切除术进行改良。
传统的经胃腔镜下贲门胃底肿瘤切除术:建立气腹后,先在腹壁上打3个孔(1观察孔、2操作孔)探查腹腔,接着在腹腔镜下,在胃前壁开3孔,再在相应的腹壁另打3个穿刺孔,置入穿刺鞘与胃壁3孔相连(需荷包缝合将胃壁与鞘固定或使用带气囊防脱出特殊穿刺鞘,否则漏气并导致腹腔污染),再进行胃腔内手术操作(具体如图a),操作过程相对复杂,腹壁需要6个穿刺孔(其中一切口需要延长取出标本)。
经过李胜博士团队改良后的经胃腔镜下贲门胃底肿瘤切除术:首先在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处做一个2cm的纵向切口进行腹腔探查,延长该切口(作为观察孔、亦为取标本切口);于切口上缘上方3-5cm(A点)、左侧3-5cm(B点)腹壁打孔置入穿刺套管作为操作孔(如图b,具体位置因患者体型及胃腔大小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从观察孔切口处将胃向下牵引,直视下于最高处靠小弯侧切开胃前壁,置入A点穿刺套管并用荷包缝合固定,防止胃壁出血及漏气;同样,从观察孔切口处将胃向患者右下方牵引,直视下于最高处靠大弯侧切开胃前壁,置入B点穿刺套管并用荷包缝合固定;最后在胃充气扩张无牵引状态下,于切口下缘处切开胃前壁,置入观察穿刺套管并用荷包缝合固定。经胃腔完整肿瘤切除,将肿瘤装入标本套,缝合创面,延长观察孔处胃壁切口,取出标本,缝合胃壁表面3孔,冲洗腹腔,缝合腹壁切口。
经胃腔镜下贲门胃底肿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intragastric surgery,LIGS)的难点在于如何在胃内建立良好的腔镜操作环境、如何降低胃液对腹腔的污染、以及各腔镜器械如何进入胃腔。改良后的LIGS手术腹壁只有3个穿刺孔(包括取标本切口)、只需3个穿刺鞘、创伤更小、费用更低、操作难度更简单、胃液污染腹腔风险较小。
经中国知网与Pubmed查新,此次改良的经胃腔镜下贲门胃底肿瘤切除术在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报道,胃肠外科将收集相关资料在国际上进行报道和推广。针对于此患者,李胜博士团队以最佳的治疗方案(改良LIGS),安全可靠地解决了患者的难题,充分体现了“精准施策,患者至上”的服务宗旨,为邵阳地区胃肠外科的腔镜手术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在市卫健委、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刘森林主任委员及李胜主任的带领下,该院胃肠外科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拥有博士2名、硕士生导师2名、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5名、国际伤口造口师1人。每年收治胃肠肿瘤及疑难危重病人1000余例,完成胃肠肿瘤微创手术600余台,尤其对胃肠肿瘤、减肥手术、食管裂孔疝、造口旁疝的微创手术治疗、以及急危重疑难患者抢救处于省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