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医科普丨2.28世界罕见病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系统性硬化症

2025/03/01 12:16:40 分享到

辗转奔波难求因 奔波数年终确诊


年前,肖阿姨(化名)发现自己的手指常莫名发白、发紫,起初她并也没在意,直到逐渐开始出现手指尖的发硬、结痂,甚至无法自如弯曲,她前后辗转多家医院都难以明确原因。最后因怀疑是风湿病到我院风湿免疫科就诊。

入院后经检发现:双手指尖可见凹陷性瘢痕,甲周毛细血管异常,双手指皮温降低,听诊双肺可闻及Velcro啰音,胸部CT提示间质性肺炎,根据2013年ACR/EULAR系统性硬化症分类标准最后诊断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根据她的病情,陈晓明科主任、阮小护士长、宁子奇主管医师以及全体医护团队根据她的病情采用合适的方案,精心治疗,肖阿姨不仅手指硬肿得到明显缓解,肺部也有所改善

 什么是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


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是指患者的皮肤会逐渐增厚变硬,但它又不仅仅是皮肤的改变。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导致胶原蛋白过度增生,皮肤和内脏逐渐“纤维化”,蔓延全身。

硬皮病的表现,典型的会有水肿期-硬化期-萎缩期的皮肤改变,皮肤早期手指肿胀(“腊肠指”)逐渐进展到皮肤紧绷如皮革,部分严重者出现“面具脸”-口唇变薄,面部僵硬如雕塑。另外还会出现内脏、关节的受累,没有规范治疗的硬皮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食道硬化、肺纤维化、心肌纤维化、肾危象等致命并发症。

图片

早期的雷诺现象:手指发白、发紫

图片

图片

皮肤变薄、萎缩后出现的指尖凹陷性瘢痕

图片

皮肤硬化后出现的“面具脸”:口唇变薄,口周出现放射状皱褶,面部皱纹减少,表情僵硬

硬皮病的诊断,除了疾病特有的临床体征外,还需结合免疫学的检查,有超过90%的硬皮病患者抗核抗体阳性,其中硬皮病的标志性抗体(抗Scl-70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RNA聚合酶III抗体)阳性对疾病诊断有极大参考意义。此外,由于硬皮病可能出现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受累,考虑硬皮病的患者还需要评估肺部、心脏、消化道等系统的受累情况,便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诊疗。所以,当出现雷诺现象(手指发白、发紫)、甲襞毛细血管异常(指甲周围血管变形)、手指硬肿等早期硬皮病预警症状时应该立即前往风湿免疫科就诊,寻求专科诊治。  

患者该注意什么?

硬皮病属于罕见病的一种,发病率低,大部分病人缺乏规范诊疗,确诊后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纤维化药等药物控制延缓病情进展,并规律随诊,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干裂。

2.注意观察雷诺现象发生的次数,注意肢体末端部位的保暖,冬季外出戴手套,穿厚袜。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避免劳累、受寒、感冒,少去公共场所,避免各种感染。 

罕见病之痛与希望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即为罕见病。目前中国约有2000万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20万。全球7000多种罕见病中,硬皮病发病率仅百万分之2-16,中国患者不足十万。罕见病多为慢性、严重性疾病,常常危及生命,大多是由遗传缺陷、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这类疾病常被称为“医学孤儿”:确诊花费时间长,平均耗时5年,早期误诊率高,且极易出现诊治延误。但罕见病并不等于无药可治,早诊早治可以显著改善罕见病患者预后。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学学科及医学从业人员开始关注罕见病,目前中国共发布了两批罕见病目录,疾病总数已达207种,其中风湿免疫性疾病近20种,系统性硬化症、IgG4相关性疾病、白塞病、成人still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均在其中。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世界罕见病日,2025年2月28日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More than you can imagine",中文主题为“不止罕见”。旨在提高公众对罕见病及罕见病群体的认识,帮助罕见病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寻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每一个少数群体都不应该被忽视,让我们共同关注生活中的1‰,让罕见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