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竹签”狂欢下的健康迷思

邵阳日报2025/04/01 11:09:08 分享到

曾小慧

近日,我市某烧烤店推出的“麻辣竹签”在社交平台掀起一阵旋风。没有肉、菜的竹签,仅仅蘸上调料就被端上餐桌,成为“流量网红”。

从之前网络热议的“爆炒鹅卵石”到“麻辣钢筋”,再到如今的“麻辣竹签”,这些荒诞美食如走马灯般轮番登场,翻新花样在消费市场激起千层浪花。表面看,这些是商家为迎合消费者减重需求而推出的“零卡路里”食品;深层想,却折射出人们对健康追求的某种异化——用消费行为构筑健康假象,以购买仪式完成心理慰藉。当鹅卵石、钢筋、竹签被赋予虚幻的减肥意义时,我们不得不追问:我们是否正在陷入一场集体无意识的健康迷思?

在“朋克养生”盛行的今天,“麻辣竹签”等荒诞美食的流行绝非偶然。当社交媒体不断炮制“A4腰”“iPhone腿”等身材焦虑新指标时,一场群体性的身材执念正悄然席卷大众心理。这些看似魔幻的“零卡美食”,实则是消费主义为焦虑人群量身定制的安慰剂——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成全了“放肆吃也不胖”的自欺式幻想。在这场身材内卷的狂欢中,人们心安理得地追逐着自以为的健康。

然而,狂欢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当代人的健康焦虑正在被异化为一种可消费的符号。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的商品早已超越实用价值,成为符号化的欲望载体。他在《消费社会》中揭示的“符号价值”正在成为现实。以“麻辣竹签”为代表的“零卡美食”正是如此——它们变成了展示“自律人设”的道具,能让消费者在心理上获得“我在控制饮食”的满足感。但健康不是表演,自律亦不能靠自欺。这种“伪健康消费”不仅无益于身体健康,反而可能助长不健康的饮食心态,比如对正常饮食的罪恶感,或对极端减肥方式的盲目追捧。

解构这场健康迷思,必须回归常识与理性。真正的健康管理,从来不是靠“吃空气”,或依赖某种神奇产品,而是基于科学认知的长期习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真正的健康是平衡与适度的艺术,是如呼吸般自然的日常实践,而绝非极端克制或自我欺骗。与其花钱买“空气”,不如学会与食物和解,学习合理搭配膳食;与其追逐各种减肥奇招,不如在晨跑时感受真实的心跳,培养规律的运动习惯。

在这个被消费主义和表演文化裹挟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健康认知尤为重要。当狂欢的泡沫散去,我们重新审视那些“零卡美食”,或许能再次发现:真正的健康,始于对生活的真诚态度,成于日复一日的坚持积累。这,应是破解健康迷思的关键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