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 通讯员 李凯跃
在邵东市自来水公司的版图上,维修组长申庆梅以“两套管网”为经纬,勾勒出他独特的人生轨迹。一条是埋藏地下的供水管网,用汩汩清流滋养着城市的万家灯火;另一套是流淌体内的生命管网,以殷红热血挽救素昧平生的生命。这位退伍军人出身的共产党员,以27载春秋为笔,将两种迥异的管网系统巧妙融合,织就了一张民生保障网,书写着新时代基层党员工作者的壮丽篇章。
全能战士,铸就供水匠心
2000年,申庆梅脱下军装换上工装,从守护国土转向守护城市“血脉”。在部队锻造的钢铁意志,化作他输送城市“生命之源”的矫健身姿。从司泵工到维修组长,从制水车间到稽查大队,25年中他“甘当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欣然接受了8个工位的轮换。领导和同事对他赞誉有加,称他“似水柔韧适应万变,似钢坚强能扛重担”。
他是一名副其实的“全能战士”,每个工位都留下了他和团队的硬核战绩。特别是担任维修组长期间,每当寒潮突袭导致水管爆裂,他总是率先跳进刺骨的泥水中抢修;面对老旧小区管网改造的复杂工况,他经常采取“夜间错峰施工法”,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客户,既确保了维修进度又避免了施工扰民。2020年抗旱保供攻坚战中,他和团队72小时连轴转,在40℃高温下完成数公里应急管网铺设,被市民称为“铁人组长”。
一腔热血,浇灌生命之河
与供水管网同步延伸的,是申庆梅体内奔涌的生命之河。1995年,彼时还是一名军人的申庆梅首次挽起衣袖,从此开启了长达30年的献血传奇。从军营战士到企业员工,从热血青年到两鬓微霜,他累计献血130多次,总献血量达37300毫升,相当于将成人全身血液置换6次。在邵东市自来水公司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他更是以37次全血捐献、40次成分献血的记录成为献血标兵。
“申庆梅”三个字常年挂在邵阳市中心血站“百次以上最美献血者”英雄榜上。大家笑他是献血狂人,献血“上了瘾”的申庆梅一想到自己的血液让数以百计的患者成功康复,由衷地感到开心。面对如潮的赞誉或不解,他总是朴实无华地说:“作为供水人,我们深知每一滴水的珍贵,就如同生命之源;每一次献血,都是在为生命点亮一盏希望的灯。”
2023年冬天,医院急需A型血小板抢救危重产妇,刚结束抢修的他脱下工作服就往血站跑。护士发现他手背还沾着管钳油污,他笑道:“这油污和血小板都是生命的润滑剂。”
扎根乡土,托起村民希望
2017年,申庆梅带着他的“管网思维”深入杨桥镇茶亭村和简家陇镇界檀新村,与村民紧密合作。在界檀新村,申庆梅参与了由公司主导的项目,与志愿者一起为孩子们送去书包和文具、帮助孩子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茶亭村,申庆梅与同事一道,通过党建结对共建帮扶活动,为村民提供专业帮扶、人才帮扶,以及文化活动的支持。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大个子”“申队长”。
某日,一位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的贫困户提出了一个看似荒诞的“母鸡维权”诉求,申庆梅不顾夜深人静,手持电筒,踏着月色走访该户,以极大的耐心倾听其心声,最终用真诚和理解化解了这场误会。村民生姜滞销、猪肉难卖时,他发动单位同事在朋友圈发起“爱心助农”活动,甚至带着女儿一起下地窖搬姜。
驻村期间,他推动建立“党员联户网格”,化身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帮助村民解决社保认证、危房改造等难题,让“萤火虫之光”照亮山村的每个角落。
2020年,茶亭村和界檀新村如期脱贫,他却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目标:“要让乡亲们的土特产走出大山。”
大爱传承,润泽时代精神
如今年近五旬的申庆梅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挺拔,两鬓霜白却步履铿锵。他每天坚持晨跑,以饱满的状态随时“待命”准备献血。他的热血情怀感染了女儿加入志愿服务队,带动数十名同事成为固定献血者。4月22日上午,他和女儿一起到邵阳市中心血站,共同在各自的献血记录上“镌刻下”看似微不足道却不可磨灭的“+1”。
面对“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这位“两套管网”的守护者,半生耕耘,诠释了真正的英雄主义:既要脚踏实地,如工匠般精心铺设管道,让“生命之源”默默滋养万家灯火;又要热血澎湃,如勇士般慷慨献血,让“生命之河”在人间炽热流淌,守护生生不息的希望;更要有将个人价值融入时代洪流的觉悟,真正的先锋,不是站在聚光灯下,而是化作一滴水融入大地——既滋养草木,也折射太阳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