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 (通讯员:尹妤伊 蒋坤洋 尹妤丹 刘艺杰)7月初,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领梦者·弘帆”实践团走进月溪镇,专程探访了在该地从事教育事业四十载的退休老教师党支部书记肖调县。肖老师用一生践行教育初心,为山区孩子点亮希望之光,其故事令实践团成员深受触动。
初心如磐:“考上师范不易,我要为家乡孩子开窗”
肖调县出生于山区,1982年从师范毕业后便扎根家乡教育。“当时考上师范已相当不易,农业中学曾推荐我去学区当干部,但恢复高考后,我还是选择回来教书。”他坦言,自己的初心源于对家乡的深情,“希望用知识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四十年来,他辗转月溪中心小学、渣坪中学等多所学校,教授语文、数学、历史等科目,用“全能型”教学能力诠释了“学高为师”的担当。
砥砺前行:“错失机会不气馁,一堂课成名改变轨迹”
谈及职业生涯,肖调县坦言曾多次与机遇擦肩而过:1984年教育机构改革时因备课不足错失晋升,1986年党校考试因生病差3分落榜……但他从未放弃专业成长。“工作一年后,我靠一堂数学课在教学比武中成名,成了洞口县小学数学理事会会员。”此后,他凭借优异的教学成绩逐步走上管理岗位,1996年因所带初中毕业班语文全县第三、历史第五,被破格提拔为校长。“条件再艰苦,也要把课教好”——这是他始终坚守的信念。
见证变迁:“过去手画课件,如今忧心乡村教育困境”
回顾四十年教育生涯,肖调县感慨条件翻天覆地:“以前上课要手画课件、自制投影,现在设备先进了,山村孩子也用上了多媒体设备,硬件设施有了质的飞跃。”退休后的肖调县仍常回校看看。他直言,以前发愁的是没教具,现在设备先进了,可山区乡村教育生源减少、教师流动频繁,山区孩子的教育成长土壤面临着逐渐变薄。为此,他呼吁社会关注乡村教育,稳定师资队伍,鼓励青年扎根基层。
红色传承:“国旗下讲话,让爱国情怀扎根心田”
作为30年党龄的老党员,肖调县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每次国家发生大事,我都会组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他回忆,曾有一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受其资助后考上军校,如今已成为西藏正处级干部。“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更要培养有灵魂、有品格的人。”
实践团感言:“肖老师的故事,是我们前行的灯塔” 探访结束后,“领梦者·弘帆”实践团成员蒋坤洋同学动情地说:“肖老师用四十年坚守告诉我们,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事业。他的红色信仰与专业精神,将激励我们未来投身乡村教育,让青春在基层闪光。”
此次探访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肖调县老师以一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为实践团成员树立了榜样。未来,“领梦者·弘帆”实践团将带着这份感动继续前行,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