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筑基促发展,乡村振兴展新颜——新宁县 一渡水镇潘家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圆满竣工

2025/07/22 17:45:00 分享到

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邹艳琳 蒋印涛)盛夏骄阳下,新宁县一渡水镇潘家村的田野山岭间,新修的产业机耕道如银带般延伸,崭新的蓄水池在黄土岭上熠熠生辉。眼前这片充满活力的景象,正是一渡水镇人民政府精准施策,联合该县农业农村局,为潘家村槐米产业量身打造的基础设施项目。

聚焦产业瓶颈,精准发力破难题

为破解潘家村槐米产业发展面临的交通不便、灌溉用水紧缺等核心制约,2024年7月,一渡水镇人民政府牵头,该县农业农村局协同参与,三个关键项目同步启动:

潘家村茶头元组至桃坪组产业发展耕道建设:新建产业机耕道1.9公里,路基宽3米,铺设10厘米厚泥结石路面。项目投资19万元,彻底改善了80户320名村民的生产出行条件,为300余亩槐米基地打通了产业“动脉”。

潘家村集体经济场产业发展机耕道建设:新建集体经济场专用产业机耕道1000米,路基宽3米,铺设10厘米厚泥结石路面。项目投资12万元,显著提升了村集体经济80余亩槐米园的耕作效率和运输能力。

潘家村黄土岭产业发展蓄水池建设:新修150立方米蓄水池1座,并铺设覆盖7个村民小组的用水主管道约4000米。项目投资19万元,一举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安全和800余名群众槐米种植的抗旱用水难题。

高效推进结硕果,民生产业双提升

三个项目组织周密、推进有力。自2024年7月集中开工以来,克服困难,高效施工,于2025年2月先后竣工。

如今,坚实平整的机耕道直通槐米园地头,大型农用车辆畅行无阻,彻底告别了昔日肩挑背扛的艰辛;新建的蓄水池如“甘露之源”,汩汩清泉通过绵延的管网滋润着干渴的土地,为槐米丰产筑牢了抗旱防线。短短7个多月,总计50万元的投资,化作了支撑8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实基础。

群众心声绘蓝图,安居乐业新希望

“以前路不好走,摘下的槐米运出去费时费力,价钱也受影响。现在大车直接开到地边,省工省力还卖得好价钱!”行走在新修的机耕道上,茶头元组的种植户唐先生满脸喜悦。黄土岭的村民陈先生看着蓄水池感慨:“再也不用为天旱发愁了,人喝水、树喝水都解决了,这槐米产业搞下去更有奔头了!”

这一条条路、一池清水、一根根管线的建成,不仅打通了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保障了民生所需,更在点滴之间点燃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与信心,为潘家村描绘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温暖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