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许玲)7月22日至25日,邵阳市科技馆20余件“宝藏”展品乘着科普大篷车驶入洞口县大众科普馆,一场集互动体验、校园成果联展于一体的科普盛宴热闹开场。这场让2000余名师生直呼“过瘾”的活动,背后是洞口县大众科普协会全程主导承办的“接地气”实践——从场地协调、校园资源对接,到活动流程细化,协会的“穿针引线”让市级科普资源真正在县域落地生根。
活动中,协会不仅把市科技馆的电磁装置、光学仪器请进科普馆,更特意联动本地学校,让花古中学的“水火箭打靶”、思源学校的“歼-20模型”、芙蓉学校的“电脑绘画科学展”同台亮相。“学生们在玩市馆展品时,看到自己学校的成果也在展出,那种‘科学离我很近’的感觉,比任何讲解都管用。”
作为县域科普的“主力军”,协会的作用远不止于一场活动。此次大篷车进展馆,其实是协会“全领域科普布局”的一环—除了眼下的校园科普,协会正着手推进工业、农业、医学等多领域科普:计划联合本地企业开设“工业研学课”,带学生看生产线里的科技原理;农业科普——已经在和咱们县的农业大户、特色农业基地对接,计划把“科学种植、智慧农业”的知识融入进去,一方面帮农户提升技能,另一方面也想结合农业观光,让市民和学生在采摘、体验中了解“一粒米、一颗果是怎么科学生长的”,把科普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联合县医院开展“医学科普进社区”,教市民识别常见病症、掌握急救技能。
据了解,此次与市科技馆的成功联动,更坚定了协会“主动找资源、精准做转化”的思路。未来,协会不会局限于单一合作,而是要靠自己的“脚力”和“眼力”,主动对接省内外科技馆、科研机构、企业、医院等各类资源——把外来的优质科普内容“拎出来”,再根据洞口群众的实际需求“改一改”:学生需要什么就侧重开发校园科普,农户缺什么就重点做农业科普,市民关心什么就深耕医学、工业科普。
“资源不会自己找上门,但需求就在这里。”协会负责人表示,不管是引进来还是沉下去,核心都是让每一场科普活动都贴着洞口人的生活走,让科学真正成为大家能用上、用得好的“身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