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淋漓后一瓶冰饮下肚,可能是很多人眼里痛快的消暑方式。而这种夏日常见的做法,也可能让血管瞬间崩溃…近日,“19岁男孩运动后猛喝冰饮突发心梗去世”的新闻刺痛无数人心。风华正茂的生命戛然而止,原因竟是一瓶冰饮料!类似地悲剧在福建、湖南等地已发生多起。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比常温天气增加近一倍!尤其对运动人群、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及中老年人风险更高。今天,让我带大家科学解读背后的原因,并送上“护心指南”。
案例回顾:
福州19岁男生小辉(化名)打完篮球后,如往常一样猛灌了一整瓶冰饮料,但不到五分钟,小辉开始感觉到胸闷,紧接着就是一阵阵胸痛,休息了一会儿反而越来越严重。同行的球友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小辉随后被诊断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身亡。类似地,湖南24岁青年也在高温打球后喝冰水猝死。
什么???
冰饮料不是“降温神器”吗?
怎么反而变成了“夺命武器”?
冰饮为什么变成了“夺命杀手”?
关键在血管痉挛!
高温+运动,心脏已超负荷
炎热夏季,人的全身血管都处于扩张状态,在剧烈活动后,会使代谢和身体产热增加,此时体温升高,我们的心脏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心肌这个时候急需增氧。日常中跑步的时候常常会感觉鼻子呼吸的氧气不够,需要张嘴呼吸便是例子。
冰饮刺激 = 血管“急刹车”
如果此时快速且喝了大量的冰水,冰水瞬间冲击高温身体,会导致全身血管迅速收缩,可以引起冠脉痉挛而造成心肌缺血,刺激毛细血管收缩,增加心脏的负荷,从而诱发心脏疾患,导致猝死。
医生强调:冰饮是“导火索”,非根本原因。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身体基础情况也有关。
夏季还有哪些习惯会诱发心梗?
1.在低温空调房内待得过久,室内外温差太大,冷热交替刺激;
2.暴饮暴食,重油重盐,吸烟酗酒;
3.长期熬夜,睡眠时间相应缩短也会悄悄引起血管损伤;
4.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劳累;
5.情绪过度紧张、激动、愤怒等;
6.便秘时排便过度用力。
怎么才能科学的保护心脏?
记住4个“千万别”
1. 运动后:别碰冰饮、冰澡!
✅ 正确做法:休息至少5-10分钟,待心率平稳后,小口慢饮常温淡盐水或电解质水。先擦干身上的汗,休息10~15分钟再用温水洗澡。
2. 空调房:别骤冷骤热!
✅ 正确做法:室外进屋先擦汗,空调温度≥26℃,避免冷风直吹,以免温差变化太快诱发心脏和脑血管收缩异常。
3. 科学补水:别猛灌、别只喝冰水!
✅ 正确做法:少量多次饮水,每次饮水量不宜超过200毫升,两次补水至少间隔15分钟。在运动期间小口多次饮用;运动结束后,休息5-10分钟,心率相对平稳后,再小口慢饮常温淡盐水或电解质水。
4. 夜间:别喝冰水、浓茶、咖啡!别熬夜!
冰水刺激血管痉挛,浓茶咖啡加速心跳,易诱发心梗。让血管好好休息稳定情绪,尽量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情。
心胸外科姚发主任提示:
夏季心脏保护,核心是“温和”二字:降温要缓、饮水要慢、运动要量力。冰饮并非绝对禁忌,但时机与方式决定它是“解暑良方”还是“致命利器”。尤其提醒年轻朋友:别用身体赌明天!定期体检(血压、血脂、心电图)、戒烟限酒、保证睡眠,才是远离猝死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邵海锐,吕磊,钟勇. 高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2023,36(11):1217-1220.
[3]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我国心血管病流行情况及防治策略[J]. 中国循环杂志,2023,38(01):1-15.
[4]刘子恒,张鉴,房炎. 气温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影响的研究进展[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22,28(6):599-602.
[5]黄建始, 魏丽英. 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42(06): 1032-1036.
[6]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 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J]. 中国循环杂志,2024,39(10): 937-955.
[7]王雨桐,钟优,张倩,等. 中国《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要点解读[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24,29(6): 535-539.
[8]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现状蓝皮书》2019版
来源:邵阳市中心医院
(图片:图虫创意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