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愈合: 当心抗生素 “帮倒忙”,科学护理是关键

2025/08/15 10:16:52 分享到
伤口愈合:

当心抗生素“帮倒忙”

科学护理是关键



生活中,很多人受伤后第一反应是用抗生素,比如往伤口上抹抗生素药膏,甚至拆开口服抗生素胶囊把药粉撒上去,还有人会要求打“消炎针”,觉得这样能快速消炎、预防感染。但这些做法里,不少不仅无效,还可能带来危害。


01

抗生素用不对,反而添麻烦


(一)这些使用误区要避开

1.口服抗生素粉直接撒伤口?不可取

口服抗生素的剂型是为了在胃肠道吸收设计的,直接撒在伤口上,不仅无法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还可能因药物刺激破损组织,引发红肿、疼痛,甚至导致过敏反应,反而阻碍愈合。

图片1.png


(二)抗生素药膏随便涂?看情况

像红霉素软膏这类外用抗生素,对于轻微的皮肤感染(如小脓疱)可能有效,但对于干净的浅表擦伤、划伤,盲目涂抹反而会影响伤口的正常渗出和修复,还可能增加细菌耐药性的风险。只有在医生判断伤口有感染倾向时,才需要规范使用。


(三)一受伤就打“消炎针”?没必要

静脉输注抗生素主要用于严重感染(如伤口深且污染严重、已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对于普通的小伤口,盲目打 “消炎针”不仅起不到预防作用,还可能破坏体内正常菌群平衡,增加腹泻、过敏等不良反应的风险。


02

抗生素该何时用?分情况判断


(一)无需用抗生素的情况

浅表且干净的伤口(如轻微擦伤、划伤),只需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掉异物,再用碘伏消毒,之后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通常几天就能自行愈合,完全不需要抗生素“介入”。

图片2.png

(二)需用抗生素的情况

如果伤口较深(比如被钉子刺伤、伤口内有异物)、被泥土、粪便、铁锈等严重污染,或者出现了明显的感染症状(如伤口红肿范围扩大、发热、疼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外用、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且必须严格遵医嘱规范使用。

图片3.png


03

科学护理伤口:“湿润” 比 “干燥” 更有效

传统观念认为“伤口要晾着结痂才好得快”,但现代医学更推崇“湿性愈合”理念,这种方式能让伤口好得更快、更美观:

湿性愈合的优势:保持伤口适度湿润,能为细胞生长提供理想环境,加速组织修复;同时,伤口不会结痂,避免了结痂脱落时对新生组织的拉扯,减少疼痛和疤痕形成,还能降低功能障碍的风险(比如关节部位的伤口,湿性愈合可减少因疤痕挛缩导致的活动受限)。

如何实现湿性愈合:可使用医用无菌敷料(如透明贴、泡沫敷料等)覆盖伤口,它们能锁住水分、隔绝细菌,具体选择需根据伤口情况而定,建议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

图片4.png


04

些人群受伤,千万别大意!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弱者(如长期服用激素、患有免疫疾病的人),受伤后愈合能力较差,感染风险也更高:

1.老年人皮肤组织再生能力下降,血液循环变慢,伤口营养供应不足,容易愈合延迟。

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伤口不仅难愈合,还可能迅速恶化,甚至引发严重感染。

这类人群一旦受伤,哪怕伤口看起来不严重,也建议第一时间到医院处理,由专业人员评估和护理。

图片5.png


05

复杂伤口别硬扛,专业处理是关键

处理伤口的核心是“科学评估 + 正确护理”,抗生素只是在特定情况下的辅助手段。如果遇到烧烫伤、深度刺伤、动物咬伤,或者伤口持续不愈合、反复感染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别再让抗生素成为伤口愈合的“绊脚石”,分清外用、口服、静脉使用的区别,掌握科学护理知识,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才是对伤口负责的正确做法。 

邵阳市中心医院伤口造口门诊拥有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和先进的伤口评估

治疗设备,能为各类急慢性伤口(如烧烫伤、术后难愈伤口、糖尿病足等)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微信关注“邵阳市中心医院”公众号,医院就诊→门诊挂号→搜索“伤口造口门诊”,查看具体门诊排班,选择合适时段网上预约挂号。

图片6.png
图片7.png

联系电话:0739-5327541
服务时间:
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00(周一至周五)


END


来源:邵阳市中心医院

图片来源于豆包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