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通讯员 左涛
洞口县江口镇田胜村卫生室,是该镇乡村医师肖艳军的“主战场”。这间或许并不起眼的屋子,却是苏保顶周围几个村民小组、1500名乡亲心中最坚实的依靠。
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帮手,有的,是肖艳军一颗滚烫的心和那被磨得发亮、装满“宝贝”的药箱。
孤峰脚下的“健康驿站”:一个人的坚守
“肖医生,快!我家老头子咳得喘不上气了!”
“肖医生,娃儿发高烧,抽筋了!”“肖医生,我这腿疼得下不了地了!”
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只要电话铃声响起,或是村民焦急地找来,肖艳军总是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走。她的交通工具,常常是那双沾满泥土的鞋,和一辆陪伴她翻山越岭多年的旧摩托车。
那是去年隆冬的一个深夜,苏保顶早已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气温骤降至零下。村里一位留守老人突发高烧,呼吸困难。家属心急如焚地打通了肖医生的电话。没有一丝犹豫,她立刻起身,顶着刺骨的寒风和能见度极低的雪幕,深一脚浅一脚地徒步近两个小时赶到老人家中。手电筒微弱的光在漆黑的雪夜里摇曳,那是绝望中的希望之光。诊断、用药、物理降温,她守在老人身边直到天蒙蒙亮,烧退了,危险排除了,肖医生的手早已冻得通红麻木,裤腿被雪水浸透结冰。老人醒来后老泪纵横:“肖医生,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啊!”而肖医生只是憨厚地笑笑:“大爷,这是我应该做的,您没事就好。”这样的事,在肖医生身上,不胜枚举。
行走的“120”:用脚步缩短生命的距离
对于田胜村分散居住的乡亲们来说,肖艳军就是他们随叫随到的“120”。崎岖陡峭的山路,是她最熟悉的“上班路”;村民的家门口、炕头边,是她流动的“诊室”。
风雨无阻的巡诊路:除了坐诊和应急出诊,肖艳军坚持定期巡诊。她的药箱里,除了常用药,还装着血压计、血糖仪、听诊器,以及为慢性病患者准备的登记本。哪家老人血压不稳,哪家孩子该打疫苗了,哪家产妇快到预产期了,她都了然于心。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她最真实的写照。
健康知识的“播种机”:巡诊途中,她不放过任何一个普及健康知识的机会。在田间地头,在村民院落,她用最朴实的方言讲解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指导合理膳食,宣传传染病预防。她深知,“治未病”比“治已病”更重要。
家庭医生的“暖心人”:作为江口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重要成员,肖艳军是田胜村签约村民最信赖的“健康管家”。一个电话,她随叫随到:定期上门,嘘寒问暖。她用真诚和付出,将国家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实实在在地送到了每一位签约村民的身边。
与时俱进的学习者:大山里的“新”医生
尽管身处信息相对闭塞的山村,肖艳军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她深知,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乡亲。
“充电”永不停止:她积极参加江口镇中心卫生院组织的每一次培训,认真记录,不懂就问。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翻阅医学书籍,学习新的诊疗指南。
拥抱“新帮手”:在卫生院的帮助下,她努力学习使用信息化工具。通过微信建立村民健康群,及时发布健康提醒、解答咨询;利用卫生院搭建的会诊平台,遇到疑难病例时,能及时得到上级医生的指导,让山里的乡亲也能享受到“互联网+医疗”的便利,避免了不必要的奔波劳苦。
乡亲们的“自家人”:超越医患的深情
在田胜村,肖艳军早已超越了医生的角色。她是孤寡老人眼中的“好女儿”,是留守儿童心里的“肖阿姨”,是全村人离不开的“主心骨”和“自家人”。
“有事就找肖医生”成了村民的口头禅。家里大人小孩头疼脑热找她,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也愿意找她聊聊。她不仅是健康的守护者,更是情感的慰藉者。
她熟悉村里每一户人家的健康档案,记得住每个老人的慢性病史,甚至知道哪个孩子对什么药过敏。这份细致入微的了解,源于她日复一日地行走和心与心的贴近。
她常常利用出诊的机会,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捎带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这份举手之劳的关怀,温暖了无数孤独的心。
巍巍苏保顶,见证了她15载的无悔青春;潺潺山溪水中,流淌着她对乡亲们深沉如海的爱。支撑她在如此艰苦环境中坚守下去的,正是这份与乡亲们血浓于水的亲情和那份“被需要”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