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高沙镇中学班主任朱瑶萍:用爱与责任守护学生成长

邵阳新闻在线2025/09/20 09:48:43 分享到

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 通讯员肖育尧

清晨六点半的高沙镇中学,校园里的香樟树还沾着露水,朱瑶萍已经站在教室门口了。她手里攥着一张微微卷边的班级名单,眼神轻轻扫过每一个走进校门的学生,偶尔抬手帮某个衣领歪斜的孩子理理衣服,轻声问一句“昨晚的英语卷子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这个习惯,她坚持了很多年——从成为班主任的那天起,她就把“守着学生”当成了每天最重要的事。在这所乡镇中学里,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地细致与温柔,成了学生口中的“暖心老班”,家长心里的“靠谱引路人”;她用守护安全的脚步、助力学业的耐心、护持考场的坚定,把人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写进了每一个与学生相伴的日子里。

守护安全:她是暮色里最先奔来的身影

去年深秋的一个傍晚,朱瑶萍刚把最后一本英语作业本批改完,红笔还没塞进笔袋,手机就急促地响了起来。是班上向同学的母亲打来电话,声音带着哭腔:“朱老师,孩子今天跟我吵了架,说去学校却没到,现在到处都找不到人,我快急死了!”朱瑶萍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向同学性格内向,平时受了委屈总喜欢躲起来。她立刻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一边往门外跑一边追问细节:“最后一次见她时穿的什么衣服?孩子平时放学后喜欢去河边的那片空地吗?”挂了电话,她又迅速拨通班长的电话,让班里几个和向同学要好的学生留意常去的祖师桥上、书店,自己则朝着河边的方向奔去。那时天已经擦黑,秋风卷着落叶打在脸上,凉得人骨头疼。朱瑶萍沿着河边的步道一路走,眼睛紧紧盯着芦苇荡里的每一个角落,嘴里一遍遍喊着向同学的名字:“孩子,你出来好不好?有委屈咱们一起说,别一个人扛着。”河边的石子路硌得脚生疼,她却顾不上停——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孩子,不能让她出事。”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祖师桥的桥墩下看到了蜷缩的身影。朱瑶萍快步走过去,没有立刻说话,只是蹲下来,轻轻把自己的外套披在向同学身上,又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温热的橘子糖——那是她平时放在兜里,给低血糖的学生准备的。“冷不冷?”她的声音像平时谈心时一样温柔,“老师知道你心里委屈,但是你妈妈现在快急疯了,咱们先跟她报个平安,好不好?”向同学抬起头,眼里满是泪水,看到朱瑶萍的瞬间,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朱老师,我不是故意惹妈妈生气的……”朱瑶萍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安抚自家孩子一样:“我知道,咱们回去跟妈妈好好说,她会理解你的。”那天,朱瑶萍陪着向同学回家,又和家长聊了一个多小时,教他们怎么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离开时,向同学的妈妈拉着她的手,眼眶通红:“朱老师,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今晚该怎么办。你不仅找到了孩子,还帮我们解开了心结,太感谢你了。”而朱瑶萍只是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孩子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助力学业:她是书桌旁最耐心的“加油站”

“朱老师,我是不是真的很笨?英语怎么都学不好。”去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张同学攥着满是红叉的英语试卷,低着头走进朱瑶萍的办公室,声音里满是沮丧。那是一次模拟考,张同学的英语成绩刚过及格线,看着身边同学的高分,她甚至产生了“放弃英语”的念头。

朱瑶萍没有批评她,而是把椅子拉到张同学身边,接过试卷仔细翻看。她用红笔圈出错题,一道一道地分析:“你看这道阅读题,不是不会做,是看错题了;还有这道语法题,单词写对了,但最后忘记第三人称单数了。其实你不是笨,是做题时不够细心,而且对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说着,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崭新的错题本,递给张同学:“咱们从今天开始,每天整理3道错题,把错误原因写清楚,我每天放学后帮你看。一次失利不是终点,只要咱们找到问题,慢慢补,肯定能赶上来。”从那天起,朱瑶萍的办公室里,每天放学后都会多一个身影。有时候张同学会因为一道题卡壳而烦躁,朱瑶萍就递过一杯温水,陪她一起梳理思路;有时候张同学进步了,哪怕只是多对了一道题,朱瑶萍也会笑着说:“你看,只要努力就有收获,继续加油!”慢慢地,张同学的英语成绩一点点提高,课堂上也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中考结束后,她拿着成绩单跑到朱瑶萍面前,眼里闪着光:“朱老师,我英语考了96分,考上县重点高中了!”看着学生的笑脸,朱瑶萍也笑了——她知道,自己的耐心与陪伴,终于帮孩子推开了通往梦想的大门。

考场“定心丸”:一句话稳住慌乱的心神

中考的日子,空气里都透着紧张。今年中考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刚响,朱瑶萍就在候考室来回踱步——她习惯等每一个学生出来,从他们的表情里判断考试情况,也方便及时安抚情绪。这时,班长急急忙忙跑过来:“朱老师,许同学在厕所里哭,说作文没写完,还说后面的考试不想考了!”朱瑶萍的心一沉——许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不错,作文更是她的强项,这次没写完,打击肯定很大。她立刻往厕所跑,推开门就看到许同学蹲在隔间门口,肩膀一抽一抽的,眼泪把衣服袖子都打湿了。朱瑶萍走过去,轻轻蹲下来,把自己的防晒衣披在许同学身上,又伸手擦掉她脸上的眼泪。她没有说“没关系”,也没有说“下次努力”,只是握着许同学的手,轻声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作文没写完确实可惜。但你想想,后面还有数学、英语、物理,要是现在放弃了,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把这次的遗憾化作动力,后面几科好好考,咱们把损失补回来,好不好?”许同学抬起头,看着朱瑶萍坚定的眼神,慢慢停止了哭泣。“真的还来得及吗?”她小声问。“当然来得及!”朱瑶萍拍了拍她的肩膀,“你平时的实力我知道,只要稳住心态,后面几科肯定能发挥好。走,我陪你去休息室喝口水,咱们调整一下,准备下一场考试。”那天下午,朱瑶萍特意在许同学的考场外多等了一会儿,看到她走进考场时眼神里的慌乱少了,多了几分坚定,才放心离开。后来许同学说,那天朱老师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她在考数学时平静了很多,最终几科都发挥出了正常水平,顺利考上了心仪的高中。“要是没有朱老师,我可能真的就放弃了,现在也不会坐在高中的教室里。”许同学在给朱瑶萍的信里写道。

传递关爱:润物无声的坚守最动人

在朱瑶萍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班里每个学生的情况:谁的父母在外打工,谁有过敏史,谁最近情绪不太好……这些细节,她都一一记在心里,也落实在行动里。

去年冬天,朱瑶萍去班里姜同学家家访。姜同学家在偏远的山村,车子开不到,只能走半小时山路。那天还下着小雨,路面湿滑,朱瑶萍的鞋子沾满了泥,裤脚也溅上了水花。到了姜同学家,她看到孩子正帮奶奶喂猪,屋里的桌子上摆着没写完的作业,旁边放着一个小小的“小太阳”取暖器——姜同学的父母在外打工,平时跟奶奶住,家里条件不好,冬天写作业只能靠这个取暖。跟姜奶奶聊天时,朱瑶萍才知道,姜同学因为担心奶奶的身体,最近上课总走神。回去后,朱瑶萍立刻给姜同学买了一件厚实的羽绒服,又带了一箱牛奶。她还经常在课后找姜同学聊天,跟她讲“努力学习才能更好地照顾奶奶”,慢慢帮孩子找回了学习的动力。后来,姜同学在作文里写:“朱老师的羽绒服很暖,比家里的小太阳还暖。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像朱老师一样,做一个能温暖别人的人。”

这样的小事,在朱瑶萍担任班主任生涯里还有很多:记得每个学生的生日,悄悄准备一张贺卡;天气变冷时,在班里提醒大家加衣服;学生生病时,主动帮忙补习落下的功课……她从不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用家访的脚步丈量责任,用谈心的温度传递关爱,把每一份牵挂都化作守护学生成长的力量。

今年教师节,已经毕业的学生们纷纷回来看她,办公室里摆满了学生送的贺卡。朱瑶萍把这些贺卡小心翼翼地放进抽屉,里面已经存了厚厚的一沓——这是她多年教学生涯里最珍贵的礼物。“其实我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只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朱瑶萍笑着说,“看到他们能健康成长,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能成为温暖的人,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在高沙镇中学的校园里,朱瑶萍依然每天早早站在教室门口,依然在放学后留在办公室帮学生答疑,依然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她就像一棵老樟树,默默守护着树下的每一棵小树苗,用爱与责任,陪他们走过青春里的每一段路,直到他们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