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一代代企业家接续拼搏奋斗,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之无愧的功臣。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各类发展困境。面对目前非公企业出现发展受阻、效益下滑、面临生存危机等突出问题,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越是在危机时刻,越需要加强党的建设。
引导民营企业抢抓机遇,坚定发展信心
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引导民营企业正确认识形势,坚定发展信心。信心来自于政策机遇。我们党始终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让民营企业家有用武之地。信心来自投资机遇。国家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决策,及时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打出“组合拳”。信心来自市场机遇。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带来巨大的市场。信心还来自环境机遇。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引导民营企业不断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民营企业是推动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主体。目前,全国高新技术企业37万家,其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5万家,占比高达94%。
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引导民营企业专注“三个聚焦”,集中力量破解“卡脖子”问题。聚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聚焦“人才是第一资源”。把聚焦人才作为党组织的重要内容,把吸引人才作为党组织的分内之事,把培养人才作为党组织的应尽之责,把服务人才作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努力为企业培养造就更多人才。聚焦“创新是第一动力”。努力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以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企业文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勇立潮头。
引导民营企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聚焦“三个坚持”,打造专精特新企业。
坚持先立后破。要把握好“立与破”的关系,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做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坚持因地制宜。要把握好“取与舍”的关系,立足本地本企业的实际,精心分析并用好用足自身的条件和优势,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分类指导。要把握好“同与异”的关系,深入调研,使企业发展更加符合实际、切合需要,防止新赛道出现投资扎堆、产能过剩,避免同质化竞争、重复性建设。
引导民营企业担当使命,弘扬企业家精神
非公企业党组织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扛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紧跟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引导民营企业家提高政治站位,紧盯国家发展大势,把自身业务发展与国家战略有机结合。积极吸引和培育人才。引导民营企业大力吸引和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打造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增强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引导民营企业健全市场化现代化经营机制,以创新打造灵活、高效的企业运行模式。引导民营企业强化网络和数据转化运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智能算法优化生产流程、生产模式、管理方式,用好人工智能等新型生产工具,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
企业越是困难、任务艰巨,越要抓好党的建设,依靠党建出战斗力、出生产力。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切实发挥实质作用,帮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认清形势,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