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弦歌不辍,耄耋校友共话初心——新邵一中喜迎62届校友返校

2025/10/12 11:46:08 分享到

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张志超 张蕾)10月8日,新邵一中校园内暖意融融,62届老校友们跨越六十三年时光重返母校。这群平均年龄超80岁、最高龄达86岁的老校友,怀揣着对青春岁月的深切眷恋,在熟悉的校园里重拾记忆、共话发展,为秋日的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温情底蕴。

配图1

校园寻访:旧痕新貌皆含情

在校党总支书记刘云高、校长陈超前等的全程陪同下,老校友们开启了温馨的校园探访之旅。众人首先驻足于承载着六十余载校史记忆的老校门,砖石间的斑驳痕迹仿佛仍镌刻着当年的琅琅书声与青春足迹,老校友们纷纷驻足合影,指尖轻抚墙面,眼中满是追忆。

配图2配图3

随后,校友们走进新建的特立教学楼。这座以“赓续红色基因与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命名的现代化建筑,配备了先进的智慧教学设备与宽敞明亮的教室,学校领导详细介绍了教学楼的建设历程与使用规划,当得知这里已成为学子冲刺梦想的摇篮时,老校友们频频颔首,赞叹母校硬件设施的跨越式发展。在可容纳3000人就餐的学生食堂,整洁的就餐环境与完善的营养配餐体系,更让校友们忆起当年简朴的就餐时光,深切感受到学校“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初心。

配图4配图5

配图6

座谈叙旧:薪火相传话发展

参观结束后,座谈会在图书馆三楼的行政会议室温情开启。刘云高书记代表学校对老校友的返校表示热烈欢迎,他结合开学致辞中的感悟,用“感动”一词分享了对一中师生的深切印象,并详细汇报了学校近年的发展成就:2025年高考中,戚发祥同学以670分考入北京大学,600分以上达51人,本科特控线上线502人,102人被双一流大学录取;体教融合成果丰硕,不仅有8名体育特长生通过单招考入高校,李嘉欣同学更斩获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季军,彰显了“五育并举”的育人成效。陈超前校长在发言中感谢广大校友们在母校发展中建言献策、捐资助学,祝愿老校友们身体健康长寿,承诺办好有温度有高度的新邵最好高中教育。

配图7配图8

座谈会上,卿安民、周克臣、罗典等七位校友先后发言,柳金华、何再喜两位老班长的话语更是勾起集体共鸣,何再喜校友当场赋诗让座谈会氛围高潮迭起。曾深耕政法领域的卿安民校友回顾了在校期间的自律教育对职业生涯的深远影响;周克臣校友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感慨母校“求实”校训如何支撑他在人生道路上脚踏实地;罗典校友则分享了退休后仍践行“爱国爱人”学风,重视文化建设,用行动延续一中人的责任担当。校友何起云与曾桐翠的发言,从不同视角勾勒出当年的校园生活,话语中满是对青春岁月的珍视。校友们回忆起在母校学习时还要从资江河里每天挑十担水给学校,调侃道:不见旧时墙与房,犹见当时挑水郎。真是满满的温馨画面,回味深长。

配图9配图10配图11

寄语未来:初心如磐续华章

“从当年简陋校舍到如今的现代化校园,母校的变化太大了,但‘团结、守纪、求实、创新’的校训从未改变!”一位老校友的感慨道出了众人的心声。抚今追昔间,老校友们不时轻抚校园老照片,对比眼前的新貌,眼中既有对青春的眷恋,更有对母校发展的自豪。

离别之际,老校友们依依不舍,衷心祝愿母校在“为国育英才,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续写辉煌。刘云高书记表示,老校友们的人生阅历是母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将传承前辈们的奋斗基因,在“质量立校、人才兴校、教研强校”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配图12配图13

此次返校之旅,既是一场跨越代际的记忆对话,更是一中精神的接力传承。六十三年弦歌不辍,老校友们的初心与情怀,正成为后辈学子前行的力量,激励着新邵一中在教育征程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