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镜头里的“蓝印花布”:

一 染 越千年 青白立春秋

2025/11/05 08:59:14 分享到

        10月28日,文艺青年在传承基地体验千年传承,感受诗画。

        入染侵染。

        镂空雕版。

        磨浆调料。

        刮浆。

        去籽刮灰。

        淌洗。

        花布晾晒。

        (扫描二维码查看)

        在千年流转的时光里,有一种蓝,不张扬,不炫目,却始终沉静地流淌在湘西南的土地上。它从盛唐的染坊中走来,穿越时空,用最朴素的蓝与白,织就一幅幅素雅而清新的民间画卷——人们叫它“邵阳蓝”。

        蓝印花布的美,藏在它独特的呼吸里。用石灰与豆浆调成防染浆,覆上镂空的花版,一遍又一遍地刷浆、浸染、刮去灰层……每一步都由匠人的双手完成。那不是机械地复制,而是人与布的对话。因此,每一块蓝印花布,都有它的温度,有它独一无二的生命痕迹。

        然而这门呼吸着的手艺,也曾险些被时间淹没。直到2008年,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命运的齿轮才重新转动。而真正让它从“被保护”走向“活起来”的,是一对母女——杨彩虹与罗沙沙,她们先后在邵阳县工业园区投资建设传承基地、文化产业园和望江湖特色小镇,开创了“非遗文化+乡村旅游”的新模式。

        她们走进贵州的深山,只为找回濒临消失的野生菘蓝,让古法蓝靛制作技艺重见天日;她们把传统的老土布换成现代棉布,让纹样变得更简约、更贴近当代审美;她们甚至大胆地将蓝印花布与牛仔布拼接,让国际时尚品牌也投来惊艳的目光。

        如今在邵阳,蓝印花布不再只是记忆里的片段。它变成轻盈的衣裳、素雅的床品、舒适的布鞋、清雅的折扇……变成可以触摸、可以穿戴、可以感受的日常之美。

        “能成为这门手艺的守护者,是我的幸运。”罗沙沙目光温柔而坚定,“我们要让它代代相传,被更多人看见、穿着、铭记——让这一抹中国蓝,再次惊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