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记者 兰绍华 通讯员 向云峰 黄开龙)11月8日,隆平国际种业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对优质稻种进行加工、包装,再销往东南亚等地。
“绥宁的气候好,环境好,种植技术成熟,稻种品质好,备受市场青睐。”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廖志胜一直在武阳镇等地现场指导、全流程跟踪。10月下旬,该公司在绥宁收购的1000吨优质稻种,经再加工后,现已有5成左右销往海外市场。
近年来,作为首批认定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绥宁县整合政府、企业、基地、农户四方资源,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产业链联结机制,通过县企共建、合作经营、服务协作,实现多方共赢发展。
目前,该县入驻制种企业21家,常年制种面积稳定在4000公顷以上,年产值超过5.5亿元。在蓼水流域,已形成以武阳、红岩、唐家坊、黄土矿等6个乡镇为中心的百里制种走廊,涵盖126个行政村、1120个组。该县通过积极培育制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种业经营主体,加大对种农直补、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奖补力度,鼓励农户通过自主经营、土地流转、就近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深度参与制种产业发展,实现“售金+租金+薪金+股金”四重收益。目前,该县参与制种的农户达2.6万户、12.4万人,带动全县三分之一的农业人口稳定增收,实现兴业、富民一体化发展。
该县积极推进制种技术标准化,生产全程机械化,种子品种优质化,流程控制信息化,生产服务社会化。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杂交水稻制种生产规程,实现生产品种、技术规程、技术指导、监督管理、加工和收购销售环节“六统一”管理。
该县坚持底线思维,构建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确保种业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市场安全。安排专业农技人员驻点进行全周期指导,确保花期相遇、不误农时、避灾减灾。加强种子生产的全流程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和责任事故。在全省率先启动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受到农户的欢迎。武阳镇制种大户龙怀旭说,他每年都买农业保险,“万一遇上自然灾害或者病虫害,我们这些制种户不至于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