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民生基石 谱写幸福新篇

邵阳日报2025/11/12 09:35:48 分享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性要求。前不久召开的全市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工作推进会强调,要全力办好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仅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邵阳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关键之举。我们要以坚定决心、有力举措、务实作风,不断夯实民生基石,为建设现代化新邵阳、谱写幸福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织密保障网络,筑牢民生“安全堤”。要完善保障体系,兜住幸福底线。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政策,扩大社保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加大对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要拓展就业渠道,稳定民生之本。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结合邵阳产业特色,如智能制造、文旅产业等,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实现岗位信息与求职者的高效对接,让更多人端稳就业“饭碗”。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持续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重点人群,加强动态监测,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培育特色产业,如洞口雪峰蜜橘、新宁脐橙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优化软硬环境,打造民生“幸福圈”。要强化硬件建设,夯实民生基础。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增加学位供给,加快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大养老服务设施投入,建设一批社区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要提升软件水平,增强服务效能。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充实优秀教师力量,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养老服务队伍。要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基层群众。建立健全资源下沉机制,引导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向基层倾斜,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城市优质学校、医院与农村学校、卫生院结对,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医疗技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盘活存量资源,激活民生“新引擎”。要抢抓政策机遇,争取发展红利。密切关注国家和省级层面政策动态,积极申报民生领域项目,利用好国家关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政策,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要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居住品质。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让城市更具韧性和活力。要共享公共资源,增进民生福祉。建立健全公共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向公众免费开放,加强公共资源数字化建设,打造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等,让群众更便捷地享受公共资源服务。

        秉持务实作风,办好民生“暖心事”。要树立正确观念,坚守为民初心。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建立健全民生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发展。立足邵阳实际,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群众需求,合理确定民生项目和政策措施,加强对民生工作的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在推进民生项目建设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注重质量和效益。要统筹当前与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解决好群众当前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如就业、就医、就学等,又要着眼长远,加强民生领域制度建设,加大对民生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提前谋划应对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带来的新挑战,为民生事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市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