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钉子 与一场“保足”之战

邵阳日报2025/11/14 09:33:52 分享到

        邵阳市中心医院东院糖尿病逆转中心。 

        邵阳日报记者  唐颖  摄 

        一根钉子,刺穿了新宁县山间的土路,也刺穿了老李45年作为家庭顶梁柱的安稳生活。

        老李,一位与糖尿病相伴十多年的患者。和千千万万农村家庭的支柱一样,他习惯了将家人的需求置于自己之上。尽管深知糖尿病需要规范管理,但在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多病父母的药费面前,他自己的“不舒服”总被排在家庭账本的最后一行。定期测血糖、系统治疗,对他而言成了需要反复权衡的“奢侈”。

        一次寻常的上山劳作,钉子扎进了脚底。他咬牙拔出,简单涂抹些紫药水,以为伤口会像往常一样自行愈合。然而,他低估了糖尿病足的凶险。一周后,脚肿如馒头,疼痛钻心,脓液渗过袜子,散发恶臭。家庭支柱的尊严,在病痛前被击得粉碎。当地医院的医生摇头说出那两个字:截肢。

        截肢?他不敢想象。失去了脚,如何在田间地头行走?如何继续支撑起这个家?

        老李辗转至邵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时,医生看到的是一个发热、贫血、营养不良的中年人,和一只严重溃烂、甚至可见蛆虫的脚。病情危重,该院迅速启动MDT多学科协作。内分泌科调控血糖,骨科清创引流,抗感染精准出击,骨水泥、负压吸引技术为组织再生搭建桥梁。当护士将一罐蛋白粉悄悄放在他床头,轻声说“加强营养,才能好得快”时,这个沉默的汉子别过脸去,肩膀耸动。

        此后,老李成了病房里最“听话”的学生。他认真学习测血糖、选食物、护理脚部。每次清创换药,再疼他也紧抓床栏,一声不吭。他知道,每一次坚持,都是在为这个家保住完整的未来。

        奇迹在科学与坚持中发生。红肿消退,脓液干净,新鲜肉芽如春苗般爬满创面。截肢警报解除。当老李再次用那只曾被判“死刑”的脚触地时,他咧嘴笑了,像个孩子。

        出院那天,阳光很好。老李紧握医生的手,哽咽难言。所有感激,都沉淀在他重新挺直的脊梁里。

        如今,老李成了村里半个“抗糖专家”。他常跟村里的“糖友”们念叨:“别学我,差点赔上腿和家。这病最怕脚出事,一定得早看,马虎不得!”他的幸福,不再只是收成和成绩单,更是每天能用双脚稳稳站在土地上,看到父母安详、孩子欢笑。这份劫后余生的平淡日常,是他生命韧性最闪亮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