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是大年!”11月11日,在邵阳县蔡桥乡水口村油茶种植基地,看着进入采摘期的油茶果,基地负责人周根生掩不住笑意。
油茶果成熟后,油茶花也随之次第开放。远远望去,39.33公顷连片油茶林就像一条点缀着洁白花朵的绿色飘带。正因油茶树“抱子怀胎”的特殊现象,果和花都需要大量营养,若管护不佳,就会造成产量呈规律性波动,出现“大小年”现象。
良种良法,破“大小年”魔咒
“如今我种植的油茶,产量没有明显的‘大小年’!去年亩产500多公斤,今年预计平均有600多公斤。”周根生自信地说。
这份信心,来自他深耕油茶产业15年的摸爬滚打。周根生于2010年开始发展油茶产业,并成立怡悦油茶专业合作社。
“你这油茶是怎么管理的?”11月11日,村民吕美苏在基地务工时,望着满树的油茶果羡慕不已。吕美苏自家种有一亩油茶树,今年只采了200余公斤鲜果。
“选对品种,是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的前提。”周根生回应道。刚开始,基地油茶树品种不佳,挂果少。周根生听取省林科院专家建议,逐步把油茶树品种换成如今的“湘林210”。“这个品种结果率高,皮薄籽多,抗旱性好,是我基地的主打品种。”周根生介绍。
在周根生看来,油茶重在管护,只要及时做好剪枝、除草、施肥,就基本不会出现“小年”。因缺乏管护经验,基地之前亩产也只有200来公斤。周根生说:“以前舍不得砍树、剪枝,总以为树越多果子就越多。”
经过多方学习,2023年开始,周根生砍掉了一部分油茶树,严格按照“内空,外圆,一把伞”等诀窍修枝,及时做好追肥和日常除草等。2024年,基地如愿迎来丰产。尝到了甜头后,周根生继续加强剪枝、除草、追肥等管护,成功避免了“小年”的出现。
共赢模式,让村民“坐地生金”
“油茶是个好东西,除了生态效益,更重要的是能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周根生意味深长地说道。
从2013年开始,周根生摸索出一套共赢的基地管理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由他负责统一种植、管理,村民平时可以到基地务工得劳务工资,工人工资双方各承担一半,收获的油茶果按五五分成。2023年开始,改为工资全部由合作社出,油茶果分配则由合作社得六成、村民得四成。
11月11日中午,一袋袋做好标记的油茶果从基地装车,陆续运往附近的仓库。会计现场跟村民核算当天的用工工资,以及土地分红应分得的油茶果。有的村民当场按手印结算,笑呵呵地领走了分得的油茶果;有的则直接按市场价折算领走现金。
“周根生把我们的地管得很好,每年不用操心就能得现钱。”62岁的水口村村民吴军秀将自家的几亩荒地承包给了周根生,每年能有2000多元土地分红。她还是基地的长期工,月工资2000多元。
如今,邵阳县怡悦油茶专业合作社已有7167名社员,共发展了466.67余公顷油茶林,解决了1200多人的就业问题,帮助当地群众年均增收33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