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罗红梅)10月15日至11月13日,邵东市野鸡坪镇野鸡坪社区开展六节“守住养老钱,安心享晚年”留守老人防诈骗安全宣教小组活动。
本次活动由申丽、李倩、罗红梅、张智四位社工负责,吸引了10名留守老人积极参与。活动采用“知识讲解+情景模拟+互动实践”的形式,帮助老人识别骗局、掌握防范技巧,筑牢防诈骗“安全网”。

第一节:初识诈骗——揭开身边陷阱的面纱
10月15日,“守住养老钱,安心享晚年”留守老人防诈骗小组活动首节在野鸡坪社区居委会开启,本节以“初识诈骗——身边的‘陷阱’”为主题。社工团队首先通过“名字接龙”游戏帮助老人快速熟悉彼此,同时拉近社工与老人的距离,随后使用图文卡片直观拆解了保健品诈骗“免费体检、夸大疗效”、冒充熟人“急事借钱、不露面视频”和低价旅游“99元游海南、强制购物”三类常见骗局的核心特征,让老人快速建立防骗认知。最后,老人们共同讨论制定了小组契约并承诺遵守,为后续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初步唤醒了防诈骗意识。
第二节:揭秘“温情”骗局——看清保健品与养老诈骗真相
10月18日,第二节活动聚焦“揭秘‘温情’骗局——保健品与养老诈骗”。社工先带领老人做“敲打操”缓解身体不适,随后以“王奶奶被推销员认‘干娘’骗购5万元‘抗癌神药’”“养老机构以‘免费试住’预收费用后跑路”两个真实案例切入,引发老人对“甜言蜜语”背后陷阱的思考。通过分组分析虚假保健品宣传单和养老机构宣传册,老人成功找出“不说明药品成分”、“回避机构资质”等漏洞,认识到“温情类诈骗用情感换信任、再用信任换钱财”的本质。
第三节:拆穿“权威”伪装——掌握冒充类诈骗破解之道
10月22日第三节活动以“拆穿‘权威’伪装——冒充类诈骗破解”为核心。开场“击鼓传花”游戏调动老人积极性后,社工播放了模拟“公检法来电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快递客服引导点击退款链接”的视频,让老人直观感受“权威身份”的唬人之处。随后组织分组“漏洞大搜查”,老人通过分析“公检法电话办案”“客服索要银行卡密码”“亲属急事不视频核实”等话术,总结出“官方不电话转账、不索要密码”的关键识别要点,提升对冒充类诈骗的警惕性。
第四节:警惕“天上掉馅饼”——认清中奖与投资诈骗陷阱
10月26日第四节活动围绕“警惕‘天上掉馅饼’——中奖与投资诈骗”展开。社工通过“挑战数数字”游戏锻炼老人反应能力,展示伪造的“中奖券”“免费领鸡蛋宣传单”,讲解利诱类诈骗“先给小好处、再收手续费/押金”的套路。在“情景判断”环节,老人们准确识别出“中奖短信领奖”“高息理财推销”“扫码填银行卡领洗衣液”等陷阱,并讨论分析了骗子利用老人“想省钱、想留钱给子女”心理的弱点,防骗认知得到进一步深化。
第五节:实战演练——情景模拟提升防骗应对能力
11月5日第五节活动以“实战演练——情景模拟防骗应对”为主题,检验老人前期知识掌握情况。“拼图游戏”增强小组凝聚力后,社工组织老人分组演绎诈骗场景:扮演“骗子”的老人全力施展话术,“受害者”老人从疑惑到警惕逐步应对,旁观者适时提醒,再通过剧情转折(如受害者核实信息、警察介入)引导全员讨论诈骗手段与正确应对方法。活动尾声,每位老人写下“遇到拿不准先挂电话”“大额支出等子女”等防骗技巧,贴成“防骗锦囊墙”,实现经验共享。
第六节:织密防护网——构建维权与家庭共防体系
11月13日,活动第六节以“织密防护网——维权与家庭共防”收官,全体人员合影,并为参加活动的老人颁发纪念品,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社工详细讲解了被骗后的紧急处理步骤: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联系银行冻结账户、保留聊天记录等证据,以及求助社区居委会的方法。随后引导老人讨论“家庭防骗约定”,最终梳理出“大额支出(超3000元)必和子女商量”“陌生来电让子女核实”以及“子女定期讲诈骗案例”三点共识。老人还写下“收到转账请求必电话问我”的防骗提醒条,计划带回家贴在显眼处,构建起家庭防骗联动防线。
据活动评估报告显示,90%的参与老人能准确说出至少三种诈骗手段,超过90%的老人掌握了“不透露个人信息”“可疑情况问家人”等防骗技巧,防诈骗意识显著提升。老人们纷纷表示,活动内容实用、形式易懂,不仅自己学会了“守钱袋”,还会把知识分享给邻里。
此次防诈骗小组活动,有效填补了留守老人防诈骗知识空白。下一步,野鸡坪镇民政社工站将按照跟进计划,通过电话回访、知识竞赛、更新宣传资料等方式,持续巩固活动效果,为老年人安享晚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