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许昌市胖东来商贸集团在新店招聘中首次设置刑释人员专项岗位,分阶段招聘中轻度犯罪人员并提供职业培训。消息一出,网上立马炸开了锅。有人点赞胖东来“有格局”,愿意给走过弯路的人提供一次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也有人担忧这些人可能会惹麻烦,甚至质疑胖东来“把顾客往火坑里推”。
明知道会有争议,管理难度也可能加大,胖东来为什么还敢这样做?
其实,刑释人员就业难,早已经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难题。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数十万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但再就业率不足40%,超过六成的人找不到工作。他们之中,很多人因为有前科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被社会排斥,生活没有着落,甚至再次走上歪路。
破解这道难题,离不开社会的包容,其中关键的一环在于企业能否放下成见、伸出援手。胖东来这个举动,体现了企业主动担起社会责任的一面,这跟他们一贯倡导的“爱和自由”企业文化高度契合。它将长期潜藏在水面下的“刑释人员就业”社会问题,直接推到了公众面前,并且重申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一自古流传的朴素价值观,愿意给改过自新的人一次“重生”机会,从根源上降低他们再犯罪风险。这次实践如果顺利实施,不仅能为其他企业提供一个具有参照价值的样本,还将有力推动社会观念转变,对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知道,胖东来也是第一次招聘刑释人员,说不担心那是假的。但它仍然敢尝试,另一个关键底气来自它强大的管理能力。这次招聘并没有无原则放宽标准,而是配套了犯罪类型过滤、服刑表现评估、岗位风险分级等风险管控机制,还设置了文化答题、面试等环节,优先从中轻度犯罪的刑释人员开始试点接纳。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胖东来还同时招聘200名边防退伍军人。这一安排既体现出企业对这两类特殊群体的共同关怀,也能借助退伍军人特有的纪律性和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起到积极的带动和监督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管理风险和安全隐患。
此外,当前犯罪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呈现明显的轻罪化趋势。根据最高检去年8月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严重暴力犯罪人数较2004年同期下降62.5%。可以说,轻罪案件已成为犯罪治理的主要对象。这种结构性转变,客观上降低了企业吸纳刑释人员的潜在风险,为胖东来推进相关招聘计划创造了现实可能。
我们期待并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像胖东来一样,愿意伸出接纳之手,共同助力社会更包容、更安全、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