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宣传部牵头整合演艺、图书、非遗文创等邵阳优质文化资源,通过市民充值、政府补贴、商家让利等方式,在湖南省率先推出邵阳市文化惠民卡。作为我市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载体,文化惠民卡项目既为市民提供文化消费优惠与便捷服务,更为我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夯实设施基础、创新服务供给、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全年不间断”的生动景象,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沁润群众心田。全市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文化创造生机勃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到:坚持文化惠民,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行动。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
当前,我市文化惠民工作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但与人民群众新期待相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机遇,始终把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摆在重要位置,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着力提升文化惠民工作质量,不断推出更接地气、更贴近人民生活的文化精品,打造更丰富、更高品位的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的文化生活期待。
进一步推进文化惠民工作,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惠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依赖于各项体制、机制、政策等保障,需要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依托。各地应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百姓受益”新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大在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项目,逐步完善体现便利性、普惠性、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要精心打造丰富多彩,且具有规划性、长期性、高质量的文化活动项目,确保文化惠民常态长效、久久为功;要通过完善文化数字化建设政策体系、健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平台等。
进一步推进文化惠民工作,要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要坚持以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目标,利用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在群众家门口搭建百姓舞台,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比如,电影放送、诗歌朗诵、文艺汇演、公益课堂等;要根据群众喜好和文化流行等因素调整、创作节目内容,把最精彩的节目奉献给群众,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渴望,尤其是满足留守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要创新推广“订单式”“菜单式”服务,把文化需求的“遥控器”交到百姓手里,把精神大餐送进百姓心坎里,真正体现文化惠民以人为本的特质,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进一步推进文化惠民工作,要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和创新实践,让更多人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通过文化惠民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通过“非遗+”模式,将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开展理论宣讲进万家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将“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做到实处,通过小品、戏曲、歌曲等倡导孝老敬亲、崇德向善,结合文旅活动传播现代文明理念,促进社会文明,助力基层治理,引领时代文明新风尚。
进一步推进文化惠民工作,要最大限量地发挥群众主动性,激发文艺队伍活力。要推动文化惠民从“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让文化在民间焕发持久活力,挖掘基层文艺骨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志愿者,通过专业培训、项目资助孵化本地团队,让群众成为文化创造主体;要进一步激发群众“自办”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力发展、积极扶持群众合唱、广场舞等民间舞蹈、民间乐团、戏曲社团、读书会等各类群众性文艺团体,及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新型文化空间建设,让文化扎根生长,成为陪伴群众生活的常态;要将街头文化艺术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发动街头艺人广泛参加,进一步丰富街头艺术文化,真正“让艺术走进生活,让生活更有艺术”。
文化惠民没有终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服务,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让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